一、背景意义
项目以残疾儿童家庭服务需求为主导,提供专业、个别化的康复教育服务,从家庭个体、社区等层面给予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。
南京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(2018—2020年)提出“探索多种送教方式。对于有学习愿望、具备接受教育能力但残疾程度过重、需要专人护理的适龄儿童少年,采取在残联举办的康复机构设置特教办学点、在街镇残疾人之家设置特教办学点,在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特教办学点,以及送教上门等方式实施教育,教育部门提供支持”。“对于个别无法进入机构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,由各区教育、民政部门和残联联合制订送教上门办法,提供规范、有效的康教服务”。
项目把学校和机构服务推向社区和家庭,在家庭和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开展康复教育服务,在更自然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帮助孩子康复成长。通过项目的实施,,整合社区资源,探索完善家庭、社区康复的实践模式,形成专业科学的管理、服务流程,满足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康复教育的专业需要,促进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发展。
二、服务对象
3-14岁在籍的残障儿童和家庭。
三、服务内容
1、送教上门学生康复教育干预
提供专业评估,制定个别化家庭康复教育计划,整合家庭和社区资源,为特殊儿童提供康复教育服务。
针对不同孩子的需要,提供以下支援服务:
培养孩子的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,加强关键能力培养
矫正孩子情绪、行为问题
设置功能性课程,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、生活、职业能力
2、学生家长支持
为学生家长提供专业咨询,及时回应家长的要求和疑问,设计培训课程,
提升家长亲职效能、促进亲子关系。
3、协调社区合作
与学校、家庭所在社区、残联、民政部门紧密联系,协调各方面资源支持特殊儿童的学习和成长。
四、项目实施:
项目前期进行学生数据信息梳理,开展学校、社区和家庭走访,调查家庭的基本情况,评估学生的基本能力,了解他们的基本需求,之后会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建立档案和撰写IFSP,然后开展具体的家庭支持服务。
※实施计划(初拟)
序号 |
主要内容 |
10月 |
11-12月 |
1月 |
3-7月 |
|
1.学生信息数据分析,建档 |
梳理学生信息,一人一案,建立个人服务档案 |
完成 |
|
|
|
|
2、学校、社区、家庭走访 |
家庭、学校、社区走访,评估、掌握家庭的个别化需求 |
完成 |
|
|
|
|
3.家庭康复支持服务 |
撰写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 |
完成 |
|
|
|
|
家庭康复指导 |
按9个月算,每月安排4次 |
|||||
家长咨询、培训 |
持续开展 |
|||||
亲子活动、社区宣传、倡导 |
每季度开展一次 |
|||||
4.评估监测 |
阶段评估 |
1月完成,进行相应调整 |
||||
终期评估 |
6月结束,并完成下期工作 |
※详细资金安排
申报资金支出明细 |
|||||||
服务类别 |
用途 |
单价 |
单位 |
数量 |
数量说明 |
总额 (元) |
备注 |
1.学生信息数据分析,建档 |
梳理学生信息, 一人一案,建立个人服务档案
|
|
|
|
|
|
文本材料 |
小计:元 |
|||||||
2.儿童评估 与康复教育支持服务(10名) |
儿童发展专业评估 |
|
|
|
|
|
每次2名项目人员 |
个别化家庭支持服务计划(IFSP)制定 |
|
|
|
|
|
年度材料消耗 |
|
个别化康复教育执行 |
|
|
|
|
|
项目人员费用 |
|
专家咨询督导 |
|
|
|
|
|
专家费用 |
|
小计:元 |
|||||||
3.专业咨询社区宣传 |
社区、家庭康复指导 |
|
|
|
|
|
|
亲子活动及家长培训 |
|
|
|
|
|
物料活动消耗 专家费用 |
|
街道社区宣传、倡导活动 |
|
|
|
|
|
物料活动消耗 志愿者费用 |
|
社区家庭康复指导手册 |
|
|
|
|
|
文本材料 |
|
小计:元 |
|||||||
4、项目管理和其他费用 |
项目管理费 |
|
|
|
|
|
项目协调、管理、办公消耗其他 |
家庭康复用品 |
|
|
|
|
|
家庭康复教育教辅具 |
|
专业评估工具 |
|
|
|
|
|
包括消耗品,报告费用 |
|
小计:元 |
|||||||
项目预算总费用 |
合计:元 |
|
|
更多项目合作资讯,请联系我们